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前天一夜加昨天多半天的秋雨,总算把北京真正带进了秋天。前天还因湿度大、闷热而开空调抽湿,今天早晨就感到丝丝凉意,于是给老伴儿穿上了长袖上衣。

      早起在手机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昨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了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为主题的第九次专题学习会。李强指出,要强化“老有所养”的服务保障,聚焦短板弱项,持续优化政策。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增强日间照料、康复护理、上门服务等能力,探索老旧小区养老服务有效途径。针对失能老人照护需求,深入推进医养康养结合,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发展长期照护服务。

      最近网上传言和热点,一阵接一阵,让人目不暇接,难辨真假。但这条新闻应该是真的,新华社发的通稿嘛。近几年已经多次听到、看到中央的有关指示,而这次可是“专题”。看总理的讲话,很受鼓舞,也很兴奋。如果能够不打折扣地尽快落实,那真是老年人的福祉。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人,是多么期盼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居家养老服务,不揪心、不着急、不作难地安享晚年啊。

      国务院离我们住的小区不远,不到10公里,开车半个小时,坐公交也就一个小时。但总理的讲话精神真正落实到我们这里,恐怕就不是以小时、天、月计算的事儿了。别的不说,北京已经试点五六年的“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简称“家床”),到底试出了什么效果?真说不清楚。反正我们这个“家床”,基本是徒有虚名。今年4月因老伴儿重度痴呆被确定为“家床”后,近5个月中,负责服务的养老驿站人员只上门了三次,每次不到一小时,就是说说话。社区医疗中心更是连人影也没见。相比之下,几乎与北京同时试点的上海,却提供了多项实实在在的服务内容。“新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2000张”,是今年1月北京市市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市长认真查一查这2000张新建“家床”的实际状况。

      昨天傍晚,比我大两岁的f大姐打来电话,她说:很不好意思打扰,但实在是没办法,才请您帮忙。原来她家的电视不能看了,打电话给歌华有线,回答是“因欠费两个月而停了”。大姐的先生老z是我的老同事,独生子在国外。老z去年6月因病猝逝,而他们的“家事”一直是由老z操持的,包括生活缴费。大姐焦急地说,那个还没销户的银行卡还在按月扣电费啊,怎么有线电视费就欠了呢?我说,您别着急,先查查缴电费和有线电视费的是不是同一个卡。如果不是一个卡,可能就是那个与有线电视绑定的卡上没钱了,需要问歌华怎么变更缴费账户。如果是同一个卡,就要去银行解决了。晚上,大姐先查明两项缴费不是一个卡,然后问清了歌华变更缴费账户的办法。今天早上,大姐又联系我,问我能不能陪她去歌华有线的营业部办理相关手续。我义不容辞,立马答应,约好明天上午陪她去10里外的营业部。大姐腿脚不好,走路需要助步器,我们只能约车前往,大姐还叮嘱一定要把小杨(我老伴儿)带上,怕她一人在家出意外(我原本是打算把老伴儿安排午睡后,反锁门,再陪大姐去的)。去年两次陪她出去办事,也都是带着我老伴儿(为此写了《相伴散记》之二十五《老人,出门寸步难》<2023.4.28>)。

      从f大姐的实际看,居家养老的她是多么迫切需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帮助啊!去年老z还在时,曾经数次在家里摔倒,有两次是半夜从床上滑落。由于年纪大,本身腿脚又不好,大姐根本弄不动,急得直哭,半夜不好找人帮忙,只能临时在地上铺些被褥,让他凑合。一次是挨到清晨4点多,大姐才打电话向老同事求助。两位老同事(老颜83,老李79)赶忙前往帮助,一起费力地把老z弄上床。老李说“累得够呛,靠着老z喘了半天气儿”。因为我有重病的老伴儿,大姐没叫我这个“年富力强”的(75岁)。而我很是后怕:大姐怎么能叫他俩呢?如果过度使劲,他们再出了问题,岂不更麻烦?但大姐又有什么办法呢?此后,我不断写文章(例如《相伴散记》之三十一《老人,居家也难》<2023.6.12>),呼吁尽快建立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但一年多过去了,依然没有明显的变化。如果有这样的机构,f大姐打个电话,就会有人帮助扶(抬)起老伴儿、帮助解决有线电视不能看的问题,她还会急得哭吗?

      互联网,颠覆了许多传统的时空概念。但愿我们这些居家的普通老人,离国务院的“时间距离”能够近些再近些,不要让空间不到10公里,成为时间的数年甚至更久。只有各地区各部门都像李强总理所说“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政策,解决好老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央精神才不会在空中飘浮太久,老人才不会一茬茬地在望眼欲穿的期待中老去……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53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