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再有几天就春分了,但气温起伏,总体不高,老伴儿外出还得穿羽绒服。大院里除了一个月前就绽出淡黄小花的蜡梅,只有迎春、山桃花开了,玉兰吐出一些花蕾。而去年这时候,好像已经是玉兰怒放、碧桃缠枝、丁香吐蕊了。今年春寒。

       3月15号24时,宿舍突然停暖气了!这也为还没暖和的春天,增加了一分寒意。由于报社长年有人要上夜班,从44年前报社由王府井搬到这里开始,暖气总是提前半个月来(11月1号)、推迟半个月停(3月31号)。不知为什么,延续了四十多年的这份特别“暖意”,突然就取消了?报社老同志的微信群里,自然哗然一片。

       寒春里,也有暖风阵阵。10天前,因“吃错药”出现短时不良反应的老伴儿,很快就恢复原状了,这些天每天上午外出走步,4000步,我只牵着手就行,用不着搀扶。对于罹患了不可逆转疾病的人来说,能延长平稳期,尽量减慢病情发展,就很不错了。走步时,“走伴儿”们为老伴儿加油,我也不断为她祈祷。希望老伴儿不辜负高雄诚心为她祈福的外甥女宁宁、上海热心给她送音箱和音乐u盘的霄霄及所有密切关注她的亲友们。

     又一缕暖风是建华送来的。前几天,她临时起意邀约“小聚”一下,因为新桥和她刚从天津回北京(长住天津),20号以后又要去日本,而友增和小舫4月要去美加,她提议利用这个“空挡”聚一下,多年没见了,彼此都很想念。我完全赞同,但提了一个特殊条件,就是要他们“长途跋涉”从二三十公里外的昌平,到我家附近来,因为我老伴儿行动困难。他们两夫妇很理解,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我预订了离我家只有几百米远的紫光园。

      没想到,今天中午,四个老头儿、四个老太太竟然都没迟到,全部按点来到了餐馆。刚从新西兰回来三天的小黎夫妇的出现,更是给友增、新桥两对夫妇一个小惊喜(是我前两天蒙着微信联系的,没想到小黎夫妇恰恰在头一天回到了北京,并说一定来。我故意对友增、新桥两夫妇隐瞒了这一消息)。至少有五六年没见了,真是老友重逢格外亲,一个个都是春风满面。

      我们是名副其实的老朋友了,60年前一起进四中,56年前一起去西藏,十多年后又先后回到北京。从十几岁,到七十多岁,这份交情,够老的吧?而我和友增就更近一层,还多了小学的6年同学时间,快70年啦!

      老友,老人,聊的内容,自然离不开老事儿。但这次与以往有些不同,陈年旧事聊得很少,身体、养老,成为最集中的两个热点。首先,我们很庆幸,因为我们都熬过了世纪大疫!尽管最年长的友增曾经阳过,而且白肺过,但最终还是闯过难关,顺利康复。目前大家的状况都还不错。至于养老,虽然各有各的想法,但共同的一点是,要靠自己,不能给晚辈添麻烦,居家还是去养老院,大家都在积极地考察、比较,都在“做规划”。和我不同,他们几位都是理工方面的专家,因此谈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希望这方面的进步能再次大大超过我们的预期(前两次是电脑和互联网),早日在老人、病人照护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以解千千万万人的“怕老”之忧。因为很实际的难题是,像我们这样在中国属于中等收入的群体,都住不起比较像样的养老机构啊!我这样有重度痴呆老伴儿的家庭,就更是渴望。

      8位古稀老人,加起来有近600岁,三个多小时的聚会,始终洋溢着浓浓的暖意。尽管烦心事还不少,但大家的一致意见是,老人聚会,要多想舒心事,多聊高兴事,坚信社会总是要进步的。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34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