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了解决95%以上老人需要居家养老的实际困难,北京和上海都推出了养老家庭照护床位的举措(简称家床),让那些住不起、住不进和不想住养老院的老人,能在自己家里舒适地安度晚年。由于我老伴儿是重度痴呆病人,在社区的特别关照下,前不久我家被确定为“养老家庭照护床位”户,而后有人上门给安装了一个护理床。昨天,负责提供对口服务的附近养老驿站的小张、小李上门了,问询了相关情况,并表示,驿站每月可以提供一次上门服务,内容除理发、修脚外,还可以选择清洗油烟机或者空调、洗衣机。

     我把自己了解到的一些上海“家床”服务有关情况向他们做了介绍,他们认为“北京在这方面确实有欠缺”。

      同是“家床”,两相比较,上海的“家床”真是货真价实!更实在,更适老,更贴心。且看下面这个实例:

      家住黄浦区的张爷爷80多岁,老伴儿不幸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由于子女都住得远,张爷爷无力照顾患病老伴儿。于是,他家所在的老西门街道确定他家为家庭照护床位户,为他们提供定制的家床服务。这一服务可以概括为:三位护理员+一位护士上门服务(3+1),以此帮助张爷爷摆脱困境。三位护理员的服务是接力式的:每天上午,小李会到张爷爷家中服务两个小时,主要是收拾房间、做好午饭,然后离开。两位老人吃好午饭,午睡之后,第二位护理员小麻就上门了。擅长按摩的小麻先为两位老人推拿按摩,舒缓经络、缓解疼痛,在做好晚饭之后离开。晚饭后,第三位护理员小王上门,先收拾厨房,再帮两位老人洗漱,给他们捏脚。两位老人入睡后,小王会在老人家中住下,提供夜间陪伴服务。第二天早上,小王先准备早餐,然后帮助老人起床、洗漱,待老人吃好早餐后,小王离开。一个多小时后,“第一棒”小李又会上门,开始新一天的“接力”服务……

      由于张爷爷和老伴儿都有些基础病,每周二,护士小杨会到家中,为老人测血压、血糖、血氧等,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帮他们做好健康管理;此外,还会为老人排好一周所需药物,提醒老人叫子女去医院配药或带老人去医院复诊。

      对于这种“3+1”家床服务,张爷爷非常满意!他说:“护士和几位护理员上门后,我和老伴可以安心在家养老了!”

      张爷爷家享受的是老西门街道快乐之家养护院推出的家床养老服务包中的一款,每月5800元。

      快乐之家养护院推出了“6+1”“家床服务模式。“6”——指有6款享受不同服务内容的标准化服务包,包括生活照料、身体照护、康复训练、康复管理、药品管理、日间陪伴、协助沐浴等,价格最低的为660元/月。“1”——指根据老人需求提供的个性化定制包。张爷爷与老伴享受的就是定制服务包,享受生活照料、按摩推拿、做饭、夜间陪护以及药品管理等服务。

      上海黄浦区是2019年开始探索家床服务模式的,老西门街道是试点之一。像这样的试点,在上海其它区还有多处。为培育“家床”市场,试点街道都为享受“家床”服务的老人提供一定的政府补贴。例如居住在老西门街道、60周岁及以上、统一照护需求评估等级三级及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为期6个月的300/月政府补贴。也就是说,张爷爷与老伴前六个月每月只要支付5500元。

      上海的一些试点街道,是在探索中不断调整、改进的。例如,凉城新村街道在试点初期,老人们对固定“套餐”式服务并不很感兴趣,认为有些服务根本用不上,是白花钱。街道在细化调研后开始调整方案,以老人需求最迫切的四点(紧急救援、送餐、老年家政、专业护理)为主干,制定可让老人们自主选择的方案。老人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项或多项。方案个性化之后,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愿意接受服务了。例如,家住车站北路的李阿婆,与老伴同住,子女常年在国外。因李阿婆患有严重糖尿病腿脚不便,平日的打扫、购物、配药、就医一直困扰着老两口。经街道主动对接,老人选定每月500元的“家床”服务,就可以享受约定时数的血糖监测、打扫卫生、买菜购物、陪医配药等服务。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只有区区18个字的这句话,我们不知道重复多少亿遍了,但在许多方面并没真正做到。在“家床”这件事上,我看到了上海的认真,让人从心里羡慕!何时我们才能像张爷爷那样说“我和老伴儿可以在家安心养老了”?由此,又想到其它……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54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