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试住“老人城”

    与北京通州区仅一河之隔的河北三河市燕郊镇,有个燕达国际健康城,俗称燕达养老院。11号到13号,我和老伴儿,老同事加老朋友志军夫妇、大保夫妇,结伴到燕达试住。

    七年多前我去过一次,现在已经面目全非。那时一期的8栋楼没住满,大概只有几百人,西侧的二期十多栋高层还在施工建筑。而现在,不仅二期,连马路东侧三期的19栋楼,都基本售(租)罄,据说总入住已有7000多老人了。燕达,成为名副其实的“老人城”。

    我们三家被分别安排在三期的三栋楼里。楼里静悄悄的,楼间林荫道上也没什么人。我有点儿纳闷:有那么多人入住吗?都在哪儿呢?

   负责接待的小冯发给我们餐券,并告知午饭11点-12点半,餐厅两层都可以。我们约好,11点半去。

    一进餐厅,我愣住了,好家伙,长60多米、宽近30米的大厅里,几乎座无虚席。这么多老人聚集用餐,第一次见。

    拉着老伴儿在桌椅中穿行寻觅,在餐厅西头一位即将离席的老哥旁边停住,然后安排她坐下。随后,志军夫妇也来了,拼在被我“抢占”的餐桌。我拿着两个托盘去选餐,在十多种菜肴、七八样主食中各选了几样。两个托盘,虽然不重,但因为有干有稀,汤汤水水,不好端,正犯愁时,一位满头银发的大姐走过来说“我帮你”。她就在我们邻桌用餐,看我把行动迟缓的老伴儿扶着坐下后去选餐,就尾随而来热心相助了。我连连道谢,一同走回餐桌。她的先生还坐在桌旁吃饭,而她自己也还没吃完。我再次道谢,简单问答之后得知,他们夫妇都80多了,家也在北京,是孩子反复比较,给他们选定燕达的,已经入住七个多月了,非常满意。我边吃边放眼四望,老人们有的独自低头静静地吃喝,有的三两拼桌,边吃边聊。餐厅东西两侧的门,还不时有新来的老人。“流水席”,名副其实。之后几餐,我们都避开高峰、迟些来,人少些。

    午休后,在展示厅,小冯指点着一、二、三期的全景沙盘,给我们介绍相关情况,重点是燕达的最大优势:医疗便利。一期建成投入运营,与之配套的燕达医院就同步开诊。这家大型综合医院,不仅有自己的专业团队,而且与北京天坛、朝阳、中医等多家大医院开展合作,各医院的专家轮流在这里出诊,借助他们的力量,医院达到名副其实的“三甲”水平。更为贴心的是,这里的每栋楼都配有护士站,老人一有“情况”,按下呼叫器,护士就立刻上门,按不同情况迅速处理:小毛病在家,稍大点儿的问题,陪着到小区的门诊部;再大些的,就用摆渡车或者叫急救车,前往“城”区北部的燕达医院。全程陪护,挂号、就诊、检查、住院、取药……一路绿灯,全由陪护人员包办。

      看完几个房型的房子,我们迫不及待地前往一期2号楼,探望已经入住两年多的老余、蒋大姐夫妇。蒋大姐是原人民日报下属《市场报》的副总编辑,86岁,老余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93岁。设备齐全的三室两厅两卫套房,志军的太太晓东一进门就说,这才是个真正的家呀!

    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客人,老余、大姐高兴得不得了。近年来,除我和他们聚会过几次,其余几位都是二三十年没见了。老余拿出安徽老家的特产招待大家,大姐则是忙着冲茶倒水。

      畅聊往事之余,大家欣赏老余的硬笔书法、大姐的临帖毛笔字,惊异、赞叹声接连不断。没想到大姐除赵孟頫外,还临写曹全碑,赵字娟秀,隶书工整,没有一点儿笔颤痕迹。真不敢相信那是86岁老太太的“习作”。更让人惊叹的是,老余不仅每天坚持写,还自己动手装订,把自己书写的几百页《四书》《唐诗三百首》等,都装订成古色古香的线装书,厚厚的一摞。大姐说,材料都是他自己到琉璃厂买回来的,还有专用工具。那精美的作品,有谁相信是出自90多岁的老人之手?由此可见,老余、大姐在这里过得既愉悦,又充实。茶余饭后,二老在各自“工作台”上专心书写、制作的场景,生动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蒋大姐曾经是坚决的养老院反对派,认为只要雇个好保姆,居家养老最好。现在却是180度大转弯。不光大讲自己在这里的“甜”,还动员我们也尽快来。她说,这里什么都有人管,特别是看病。如果老余有毛病要去医院,有专人上门来接,“一条龙”服务,直到看好病送回家。而他们根本不让我去,说我“也是老人了,不能再操心费力”。没来燕达时,大姐经常为俩人的看病发愁。现在不光看病,可以说是什么都不愁了,大姐说,连马桶下水不畅,自己都不用拿搋子,按一下呼叫器,就有人马上来给通……

   入住燕达的,绝大多数是北京老人。为什么舍近求远?——性价比高。居住、用餐、健身、文化娱乐等设施大同小异,而燕达的医疗之便,目前尚无人可比。经济条件许可,燕达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央视的一位朋友,最近就在那儿买了房。

   试住三天,总体感觉可以,但也有两点不太适应。一是住客房、吃食堂,没了“家”的那种温馨;二是“纯净”的老人世界,有些沉闷、单调,而我“童心未泯”,还想多与年轻朋友交往。当然,也许再过些时日,这两点就都不是问题了。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92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