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排气

    在电脑上打出这两个容易产生歧义的字当标题,我犹豫了一下。其实并没什么,看下文,就知道不是“那个”意思。

    今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摸暖气。真的温啦!正像一位老同事前几天预报的“局长说上报的是11.1来”,暖气如期而至(因办公区天天有人为出报纸上夜班,多年来一直提前几天供暖,我们也跟着沾光)。“最难过的日子”熬过去了。当然,接下来的几天,可能也不会平静,不是别的,就是得上上下下地“排气”。

    北京的老住宅区,一般都是集中供暖。不像极少数新商品楼,各户独立系统,用自家的燃气烧水供暖。这种分户供暖的方式,可以自由决定取暖的时间,自行选择室内的目标温度;比集中供暖的整齐划一,具有明显灵活性强的优势,但这在北京也只是极少极少数。

    我们这片的集中供暖,是由红庙路口东南的热电厂负责的。它的若干大型锅炉点火后,会源源不断地把热水推送进密如蛛网的大小地下管道,热水进区、进楼,到万千住户“游走”一圈之后回流进热电厂锅炉再加热,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明春供暖季结束。而供暖初期,由于空了大半年,大小管道中有不少积结的空气,而那些大大小小的自动排气阀又时有失灵,热水循环就会在不少地方受阻。我们在这栋楼居住30多年了,暖气几乎年年都要被“气阻”影响,短则一两天,长则三四天,有时还不是一次。于是排气,就成为一道必需的程序。

    热水被阻,一般都是因为顶层管道有了“气结”,一个“气结”堵一“摞”:热水被“截”住,顶层以下所有楼层的暖气都不热。我们这个单元顶层有两三个气阀,管着全套房子的6个暖气(包括卫生间、厨房),哪个“失灵”,就会影响相应的房间,不够热或者干脆冰凉。住户报修后,维修人员就会去顶层排气,有时还要放水,甚至在多层放,直到热水顺畅循环为止。我住在三层(一共六层),也被接出塑料管大放过好几次。

    供暖系统,被“气结”阻碍,就不能正常循环,正常供热。由此想到其它。从个人,到家庭、单位,再到社会,恐怕都有个消除“气结”,保证正常运转的问题。

    中医的至理名言“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病痛,皆气血郁结所致,治病则要消除淤结,疏通经脉;调理,其实就是根据不同人的情况“排气”加“补气”。我给老伴儿隔三岔五拔拔罐子,就是帮助她排排体内的湿气。

    家庭、单位,上下协调、左右和睦,气顺、人和,才能家兴、业旺。多年前就听说,日本不少企业,专门为员工设置了“排气”场所,里面有企业老板等人的塑胶像;工间休息,员工可以到那里去任意“殴打老板”,发泄紧张工作中郁结的“怨气”、减轻压力。我虽然没亲眼见过,但听过亲历者的介绍。

    至于社会,尤其是转型中的社会,矛盾林林总总,诉求各式各样,碰撞时时处处,“气结”数不胜数。因此,需要大大小小的“减压阀”“排气阀”,经济状况不很理想时段尤其如此。据说欧美一些地方,借鉴企业做法,还把“排气”做成产业,开了一些“出气店”,供有需要的人去花钱“搞破坏”“摔东西”,出气、减压。

    对于积结之气,不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明智的治理者,会主动设置“阀门”,及时察觉,主动消除大小的“气结”。前些年有些惨剧,并非恶人的蓄意行凶,就是因诉求没人理、有气没处排而走极端造成的。谁也不愿看到那种“小事拖大,大事拖炸”的状况。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119篇文章 4小时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