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监管“躺平”?

      有了智能手机,看报纸,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尤其是新闻类节目基本不看,手机各种平台上的东西,又快又全。而且,电视里那些专向老年人推销通便灵、神经酸之类的广告实在烦人、讨厌。与我一样远离、放弃和厌烦的,恐怕不会是少数。

      相比之下,昨天的“3.15”晚会,收视率会高些,我也看了一部分。原因有二,一、节目内容与老百姓密切相关,二、都是少见的批评报道。

      昨天曝光的案例中,有两个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进而是担心、害怕。因为它们都与我家密切相关。

      一是一次性纸内裤乱象。没想到这个关系千万人身体健康的产业里,竟然隐藏着如此多的肮脏!名副其实的从头到尾:原料,是生产垃圾!多数是废品、边角料等秽物,还有空烟盒。生产环境,脏乱不堪,不光原材料,产品也随意堆放。成品,根本没经过消毒、灭菌处理,“灭菌”标识却可以随意添加。在曝光的有关地方,例如河南商丘,按这一“潜规则”从事肮脏生产的,不是个别企业,而是普遍现象。而我的老伴儿,已经使用纸尿裤好几年了,真不知,她24小时贴身穿的有没有那些厂子的产品?

      另一个案例是“保水”的冷冻虾仁。违反国家规定、超量使用保水剂,好像也已经是这一行业的“通则”。那些超量保水剂(复合磷酸盐)不光可以增加虾仁的分量,长期摄入还会引发多种疾病。包装袋上那些“0添加”“0保水”都是骗人的假话。近几年,为了防止吃鱼时老伴儿被鱼刺扎到,我更多地买了冰冻虾仁和无刺的鱼块,现在冰箱里还存有最近买的冰冻虾仁呢。同样是真不知,我们经常吃的虾仁有没有那些厂子的产品?

      心惊之余,我不禁要多想,要追问:难道对这两个行业通行的“潜规则”,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就真的全然不知吗?!还是明知违规犯法,却睁眼闭眼?!那些明显不合规、有危害的产品,在市场、在网上售卖不是一天两天了,负有监管重责的他们都在干什么?别的不说,那种“超胖”的虾仁、鱼块在超市里摆卖了好多年了,我常买的冰冻巴沙鱼,1斤化冻后连半斤都不到,但已经习以为常。不知有没有人去抽查、检测过?而虾仁、鱼块到现在还一直明显高于国家规定标准地“超胖”着,确是事实。

      难道非要等到记者化妆、暗访、曝光后,才“刮风”式地监管吗?不良企业,必须追责;那些麻木不仁地“躺平”,纵容、包庇犯规犯法的呢?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86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