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儿:从0到1
23号,老伴儿手术整整一个月。主刀大夫甘承微信约我们去医院复诊随访,并说术后复诊随访对这项治疗研究、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毫不犹豫地答应,并于昨天如约来到八大处附近的中国医科院整形外科医院。
下午两点,达到南楼门口时,老伴儿看见迎候的小岳、小冉,笑得合不拢嘴。而更大的惊喜是,华华也在她先生小赵陪同下来复诊了。华华和我老伴儿是病友,手术前我们是病房紧挨的近邻,手术后我们又住进同一间病房,成为室友。华华情不自禁地拥抱老伴儿,表示问候。
医生说,华华变化很大,简直判若两人。因为她年纪小(56岁,比我老伴儿小15岁),发病时间短(才三四年,我老伴儿的病程已经近20年),所以清除大脑里的坏蛋白,更容易也更快,状况改善就更大。对这点,我很理解。就像壶里的水垢,清除几年的陈垢,肯定比几个月的轻垢,要费时费力得多。
不过,在了解(大家都密切关注我公众号里的“散记”)、看到我老伴儿的实际情况后,大家都认为她的变化也不小。一是对外反应更积极了;二是表情丰富了,眼睛有神,话多了;三是走路轻松不少。我告诉臧梦青大夫:她还有一个大改善,就是全身都消肿了。臧大夫专门俯身撩开裤脚、袜子查看,说:一点儿都不肿了。这是他们没想到的“收获”。
下午要进手术室忙碌的甘承大夫,特地赶来探望,还与老伴儿“交流”了一小会儿。
复诊随访,几乎是在说说笑笑中进行的,老伴儿和我们都很轻松,不断答问。而小岳和小冉则严格按照程序,对老伴儿进行了测试。这次老伴儿没像手术前和术后几天那样只是点头、微笑,两次都得0分,而是努力积极答问,虽然多数还不清晰,但实现了0的突破:获得了宝贵的1分!尽管我不太满意,但小岳、小冉却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啦!随后,我也接受了详细的询问,包括老伴儿近一个月的点点滴滴,还有对我的影响。对认知症病人照护者的关切,也是这项治疗的重要部分。
臧大夫信心满满地说,有1就有2,阿姨肯定会越来越好的!现在就是要像对待小孩子那样,教她说话,教她做以前能够做的事情,教她恢复生活能力。
一个半小时,很快过去。道别时,我们互拜早年,并约定两个月后再欢聚。
从一个多月前与甘承医生微信连线,了解手术、决定手术、实施手术、术后住院、出院,到这次复诊随访,我从这帮年轻人身上感受到了久违的暖暖温情,没察觉一丝那种令人痛恨的歪风恶习。他们对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这项意义重大的医疗全新探索,有勇气、有承担、有实力,也有严谨科学的态度;对接受治疗的每一位患者(包括像华华那样的普通公交职工家属),有热情、有耐心、有信心,更有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浓人情。什么是医者仁心?这就是。多希望这股年轻的暖风,能像新年的春风一样尽快吹向广阔的神州大地啊!
再次衷心感谢臧梦青、甘承团队的小朋友们!相信,我老伴儿会越来越好,你们也肯定会越来越好!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