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延续去年雨势,今夏北京依然多雨。入伏以来,气象台隔三差五发暴雨、山体垮塌预警,虽然气温不算太高,但湿度很大,里外闷热,害怕外出。

       少外出,但并未“与世隔绝”,与亲友的微信热线一直没断,还有一些小朋友、老朋友不顾暑热,登门来访。担任驻外记者的小杨,回京短期休假,从西三环跑到东三环外来看望我们,他说,是从网上看到我老伴儿得重病等情况的。其实我们只同事了一年多,他进报社不久我就退休。十五六年过去,在现实社会风气下,这位小朋友能来看我这个没权没势的老头儿和重度痴呆的老太太,真让人心热。临走,小杨说,您有什么需要,就随时叫我,千万别客气!

      昨天居然接连有三位朋友“登门”!第一位是远在香港、来京探望父母的小陆。头一天刚到,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女儿小米米来我家了,她住在西四环外,因为拥堵,打车走了近两小时。20多年前我们结识于香港,那时她是20多岁的小媳妇,现在她的女儿都长成1.6米高的大姑娘了。她女儿,我从小看到大,名副其实:从15年前刚刚出生的襁褓婴儿,到牙牙学语的女娃,再到如今亭亭玉立的高中生。十多年没见,小陆还是嗓音清脆地快人快语,小米米反而变得文静轻声了,不像十一二年前我们在香港餐聚时那么哭哭闹闹。小陆是通过我的公众号文章详细了解我和老伴儿的状况的。有心的她,有针对性地从香港给我们分别带来了营养品。他们母女还拉着我老伴儿的手,哄她说笑。临别,小陆说,如果有啥需要我在香港做的,千万别犹豫,马上跟我说!

      第二位是老同学、老同事老李,也是近友、近邻。下午,他打电话叫我去他家:吃西瓜、搬西瓜,因为他搬不动,只好叫我反“登门”。两分钟,就到了我南窗对他北窗的老李家。好家伙,别说比我大四岁、已经年过80、腿还骨折过的他,就是我搬着都费劲。那大西瓜足有20斤!是内蒙的朋友开车送来的。李大嫂让我先坐下来吃已经切开的西瓜,然后抱回一个给我老伴儿吃。老李夫妇已经多次让我们分享美食了,前不久吃的是广东的新鲜荔枝和刚出锅的热包子。现在又是西瓜。他们总惦记着我和我老伴儿。

      还在老李家吃西瓜时,第三位朋友就“找”上门了。一位生人把电话打到报社离退休干部局,询问我的联系方式,并留下了他的电话号码。回家后,我搜索出了他的微信号,啊!原来是他,治平兄!一位几十年没见也没联系的老朋友。我们结识于56年前。196810月,我们十几个北京中学生刚刚自行进藏到达拉萨,还是西藏民族学院大学生的治平兄就来招待所看望我们,热情欢迎我们加入建设新西藏的队伍。对西藏很陌生的我们,多次聆听治平兄对西藏政治、经济、历史、宗教、习俗等的介绍,我对这位熟知藏情的大哥十分佩服。而后,我去藏南插队、在报社当记者,他分配到拉萨商业局搞财会,各自忙生计,各自经坎坷,就很少见面了。但治平兄嗓音洪亮、高谈阔论形象,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他也是通过网“了解”到我的情况的,现在我们又靠“网”紧密相连了。治平老兄说:在有生之年,终于联系到老朋友了,真是三生有幸啊!这也是我的心情。

      由衷地感谢互联网!是它的出现,颠覆无数传统。是它,使相隔万里的亲友,能够“朝夕相伴”;是它,使失联多年的老友,能够接续友情。而它的继续发展,必将源源不断地颠覆,让人类充分享受科技新成果。这是任何人阻挡不住也逆转不了的大势。当然,在享受的同时,更值得珍惜的是超出科技的真情,因为我们是人。无论远朋还是近友,“网联”之上的是深深的人之真情。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64篇文章 8天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