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四九,地冻天寒,加之连天北风,怕被冻病,我没带老伴儿出门活动,只拉着她在屋子里走走步。感谢热力公司的职工,是他们辛勤劳作,在数九寒天源源不断地送来真真实实的温暖。虽然身子没有挨冻,但最近的一个事件,却着实让人感到心寒。这就是网上议论火热的“马树山事件”。
马树山,河北唐山市迁西县的一位退休干部,应该与我同岁,去年75,今年76。他在家乡有很好的口碑,为人正直,多年坚持行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善举,因此被省市县媒体多次报道,还被评为“河北省优秀离退休干部党员”。
没想到,这位百姓口中、心里的大好人,最近却当了一次反派新闻人物,被拘押了一个多月,差点儿被判刑入狱。遭难的缘由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位老人写信举报了县委书记等人在人事、城区街道工程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是,去年12月6日,迁西县委办公室报警,两天后马树山被县公安局从家里抓走、9日因“涉嫌诬告陷害罪”被刑事拘留,20日被县检察院批准逮捕;8天之后,县公安局对此案侦查终结,移送县检察院。2024年1月2日,也就是接到“移送”5天后,县检察院即向县法院提起公诉,要求以犯诬告陷害、诽谤罪,追究马树山刑事责任。期间,马树山家人通过律师以年老多病为由申请“取保候审”,但被拒绝,理由是“有社会危险性”。前后仅仅20多天,超高效率,货真价实的“从快、从严、从重”啊。一个离北京不算太远的县,竟然多部门默契配合,公检法紧密衔接,联手重拳打击一位写举报信的老人,真让人心寒彻底。
是《经济观察报》1月12日的一组报道,把这一事件“炸”了个大反转。记者李微敖的报道,完整呈现了马树山事件的全过程。尽管发稿后,报社即受到不少方面的“关照”,但他们坚持没有删稿。
更为幸运的是,报道很快引起了最高检察院应勇检察长的注意和重视,并马上派人赶赴迁西县。在最高检的直接指导下,马树山被释放,县检察院按指令以“不存在犯罪事实”而撤诉。是应勇检察长果断的出手,及时阻止了一起冤案的发生。转瞬之间,马树山恢复了自由身,诸多办案人却面临着严肃的追究。
马树山事件,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事件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是非曲直,法规法理,追问追责,各种议论网上数不胜数。诸如迁西县委办公室、县公安局和县检察院,在这一事件中都扮演了什么角色?是奉命被动行事,还是主动知法犯法?被举报的县委书记等人到底有没有问题,有什么问题?在马树山事件中,他们有没有新动作?等等。相信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一定会给民众明确的交代。
我,作为一个退休的老记者,在为李微敖、《经济观察报》点赞之余,想多问几个问题:一,如果没有《经济观察报》记者的采访,或者记者采写了稿件但发不出去,会怎样?二,如果《经济观察报》虽然发出了稿子,但在多方“关照”下很快就被迫删掉了稿件,使网络迅即恢复了平静并不再有相关信息,会怎样?三,如果最高检察院领导,根本没有看到相关报道,也没有获取到任何有关信息,结果又会怎样?回答恐怕只有一种,那就是马树山会被毫无疑问地判刑入狱,他的家人会持续上访、申诉,当地百姓的心会……
1月18日,在有关座谈会上,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应勇指出,“此案件教训深刻,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都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切实防止此类案件发生”。他强调,“我们的检察院是人民的检察院,必须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确保检察权为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
“必须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像是严寒中的一股春风,吹暖了我的心。相信也吹暖了无数曾经因马树山事件感到寒心人的心。在网上搜寻资料,无意中发现,这句话暖心的话,并不是应勇检察长的发明,而是1944年秋,时任陕北绥德地委书记的习仲勋同志,在地区司法会议上说出的。他告诫干部们,“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不当“官”和“老爷”。“既是为老百姓服务,就应该站在老百姓中间,万不能站在老百姓头上”。重温80年前的这些话语,仍然让人感到心里热乎乎的。
相信全国的检察机关,一定会以此案为戒,举一反三,认真反思,防患未然。但我以为,该反思的,不应只是检察部门吧。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