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层层陪,也是很让范敬宜头疼的事。1995年在苏州也是如此。最多时,我数了一下,加上《人民日报》的我们6 个,这支队伍竟达30人!老范低声对我说:“这哪是下乡采访啊?整个是把我当成正部级领导视察了。到哪儿都是这样。你知道我为什么现在不愿意下乡了吧?”这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经常“泡”在乡下的老记者很是无奈。

     对外出的事,没办法,对在“家”吃饭,可以采取“措施”。凡是在招待所用餐,我都替老范谢绝了“陪餐”,理由是“范总很注意礼貌,在有‘外人’陪餐的情况下,他有些拘谨,总是吃不饱”。不是借口,的确如此。在苏州,市里安排住在南林饭店,我陪老范住在一栋老楼中,那曾经是姚冶诚带着蒋纬国(蒋介石次子)的住所,姚是蒋介石的侍妾。虽然住在有这样“履历”的老宅子里心里不太舒适,但由于婉拒了主人的“陪餐”,老范总要多吃一小碗米饭,而且是边吃边说笑,很轻松。

     在张家港,我还策划、导演了一次“总编辑客串村干部”的喜剧,帮老范圆了一次在家乡“当普通人”的梦。

     到张家港那天晚上,时任市委书记秦振华因有事未能与我们见面,第二天上午又要在全市三级干部大会上作报告,因此对全市情况的介绍只能推到下午,上午先安排我们去看几个点。

     听说基层干部出身的秦书记讲话很有特点,一报告就是几小时滔滔不绝,不光不间断,而且讲到“兴奋点”时常常是土话、粗话加动作。老范感慨地说:“现在到哪儿都是正儿八经的汇报,听官话、套话,干部‘本色’的讲话什么样都不知道了。”我说:“明天上午我倒是可以混进会场去,领略领略秦振华的‘本色’。但可惜的是,他的那些当地土话我根本听不懂。”老范说:“我肯定能听懂,干脆我去!”怎么去法?杨晴初(时任报社苏州记者站负责人)提议直接与市委联系。老范和我立马否决,那就完全失去了“领略本色”的意义。必须“微服潜入”!于是我们决定,明天早饭后,老范回房间,以“有点儿感冒”为由推掉上午的活动,改由我牵头随市委宣传部部长去采访沙洲钢铁厂。老杨以“照顾”名义留下陪老范。待我们出发后,老杨开车把老范送往三干会会场,“暗访”结束后再接老范回住处。(下图,秦振华)

     第二天,计划顺利实施。婉拒了宣传部部长安排老范“看医生”的提议,把他留在酒店“休息”;我们则前往沙钢采访。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老杨就拉着老范赶过来了。老范兴奋地讲述了“暗访”的情况:在离会场一百多米的地方老杨停下车,为老范指明会场入口,不敢继续靠近了,因为这里许多人都认识老杨,被熟人认出就可能“露馅”。身着咖啡色旧夹克衫的老范,慢步走向会场,跟着人流进了门;在中部靠边的一个空位坐下。很快,会议开始,秦振华登台报告。台下的老范掏出小本,认真记录,完全一副基层干部模样。由于会场没有取暖设备,江南的11月,室内冰冷异常,坐得一久,老范忍不住咳嗽起来。开始一阵,没有引起秦书记的注意;刚隔一会儿,老范又接连剧烈咳嗽起来。这一声响,不光引来附近参会者的目光,而且吸引了台上报告人的注意,他不由地把脸转向老范这侧。老范感觉“不好”,便及时从侧门溜了出来……听到这里,我们已经笑得前仰后合,而在场的宣传部长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我连忙向他解释说,别紧张别紧张,我承担责任,一定与秦书记说明,没你一点责任,完全是我们安排的一段小插曲,想看看秦书记作报告时的“本色”风采。当天晚上见面,对于秦书记与范敬宜握手时“早就知道你的大名了,到现在才第一次见”的寒暄,老范回应说:“不,是第二次啦,今天我已经见了你一次了!”秦书记一时怔住,待说明上午的“剧情”后,大家就都开心地大笑起来。宣传部长为此挨没挨批评,不得而知,但他“担心一把手不高兴”是肯定的。(下图,范敬宜<前排左二>在基层采访)

      陪范敬宜“家乡行”的“官方”成果是,《人民日报》一组系列报道《张家港拾遗录》和一篇有关苏州经济发展的述评。对于我个人来说,随老范活动一周,也是收获多多,既“零距离”领略了这位名人后裔的学养风采,也从细微处亲身感受了中国现代官场的风习。

     老范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个记者,不是什么官。1981年,50岁的老范第一次出国考察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自怜去日多虚掷,再乞华年二十龄”。从1957年“中招”,到1978年“改正”,老范硬是“被虚掷”了二十多年。苍天有眼,赐给了老范29年;但苍天也不公,对于老范来说,他应该得到更多华年,而不应止于79之龄!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43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