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魂归何处

   苏苏走了,后事从简,火化后遵照遗愿,亲人们为他举行了海葬。“他将自己汇入了大海,融入了蓝天”。 

    苏苏走了,走得干干净净,但是这位“普通人”,老朋友,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也是这几天,老伴儿的侄子小坦,发给我几张老照片,是有关他太祖父程长庚(我老伴儿的外高祖父)墓地的事。令人感慨。

    程长庚(1811-1880),京剧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人称“京剧鼻祖”。由于对京剧创造、发展的杰出贡献,由于高超的技艺和高尚的品德,无论生前还是身后,程长庚(被尊称为“程大老板”)一直受到戏剧界乃至整个文化界的尊崇。这位童年进京、几十年拼搏,把一生献给京剧事业的文化巨匠,去世后没有魂归故里(安徽潜山),而是埋葬在了北京,陪伴带他来京发展的父亲。当时他们的墓地就在广安门外的石道旁。50多年后的1933年,京剧的后起之秀余叔岩、马连良、谭小培、高庆奎等还集资为这位“京剧鼻祖”整修墓地。

    从这两篇报道可以看出,这件事在当时颇引人关注。为此,相关人还做了调查补记。程长庚的孙子,当时已经成为京剧小生名家的程继先对访者,详细介绍了墓地的情况。墓地分为阴阳两部分,南侧是20间房子的“阳宅”,北侧是两亩多的墓园,树木繁茂。

    当时的北京,城区仅限于城墙之内,出了城门,就是“乡下”。记得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祖父清明节带我们到天宁寺北侧的祖母墓地祭扫时,出城不远,就要走窄窄的土道了。

    据程继先的续弦夫人舒老太太的侄孙舒桐(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京剧花脸名宿,幼时与姑奶奶一起生活)说,姑爷爷去世后(1942年)也是埋葬在广安门外墓地的。也就是说,那个程氏墓园,埋葬了四代人,都是近现代的戏曲名人,其中程长庚、程继先祖孙更是声名显赫:第一代程祥溎,是徽班进京的重要人物;第二代程长庚,京剧主要奠基人之一,谭鑫培、汪菊芬、孙菊仙、杨月楼等人的师傅;第三代程章圃,京剧著名鼓师;第四代程继先,京剧小生泰斗,亲传弟子有叶盛兰、俞振飞、茹富兰等。

    可就这样一座埋葬了四代的名人墓园,几十年前就已经荡然无存了。据说先是因为扩宽道路,南侧的房子被拆;而后因办木材厂、面粉厂等,墓地被……到文/革就彻底完了……

    前些年,安徽潜山在上级关注、支持下,抢救性地修复了濒临坍塌的程长庚故居,竖起高大的铜铸塑像;又派人专门进京寻找程长庚墓地。广安门外早已是高楼大厦林立,根据“听说迁到陶然亭那边去了的”传言,他们来到陶然亭,遍寻无果后,在小山脚下,取了一小包土带回潜山。以土为念,在故居左侧修了一座衣冠冢。

    现在程长庚,已经成为潜山、安庆,乃至安徽的灿烂名片;程长庚故居,程长庚纪念馆,也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文化景点。当然,人们慕名前往,不是为了游山逛水,而是为了表达对文化巨人的深深敬仰,接受中华国粹的精神滋养。

    像苏苏那样的“普通人”,选择海葬是一种令人尊重的境界。像程长庚这样的文化名人,一百多年前不可能有这种选择。而他们的归葬之地,于公于私,都理应受到保护。时隔半个多世纪,1933年,一众梨园名宿,还没“忘祖”,集资为“鼻祖”整修茔地。而后那座“祖坟”却被可诅咒的大劫难,彻底“革”除了,令“京剧鼻祖”四代人成为飘渺游魂。

    当然,被劫难“革除”的,绝不只是程氏墓园。像曲阜孔庙一类“国宝”都被当“四旧”打砸,名人墓地遭难,普通人墓地被平,更是不在话下、不计其数。八宝山的瞿秋白墓,万花山的梅兰芳墓,卧佛寺东侧的梁启超墓,紫竹院北的齐白石墓……都没能逃脱。作为普通百姓,我祖母、外祖父母的墓地也统统被推平,建厂、盖房。

    感慨、唏嘘,无奈之余,唯祈盼深深伤害了全民族的“十年劫难”,永远不要再来。

    名人墓,尤其是文化名人墓,不单是埋葬文化故人之地,还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凝结点。

 

话题:



0

推荐

知足长生

知足长生

103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吴长生,《人民日报》高级编辑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