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福分?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回答,全凭个人感觉,不同追求。
昨天,中学低我一级的校友康康,发来美篇,是一组他们高一4班(高68届)近20位同学聚会的图片加说明。让我惊喜的是,参加聚会的不光是一帮七十六的老头儿,还有一位曾经教过他们的老师(班主任),85岁的燕纯义!
燕先生是北京四中的资深教师,还当过副校长。而我1961年考进四中时,他是刚刚留校的年轻老师,当班主任,教数学。由于不在同一年级,初中期间我对他并不熟悉;直到1964年上高中时,燕老师改任校团委书记了,担任学生干部的我,才很快熟识了他。但在我心中,他更像一位大哥哥。而后没多久,高三年级就掀起了批老师、揪“反动学生”的风潮(1964年底),起起伏伏又过一年,“大革命”风潮便席卷神州了。包括燕纯义在内的老师们、校领导,都成了批判的对象。老师和学生形同路人。我1968年9月离校去西藏时,学校还在由军训团掌管着,一些校领导、老师还没“解脱”归队。

一晃,几十年过去。其间,我也曾参加过几次校庆活动,但每次都是淹浸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之中,本班同学都要费力地找寻,其它年级的根本顾不上,燕老师干脆一次也没见到。因此,在康康的美篇里,猛一扫,除了燕老师,其余全都是陌生人。“按图索骥”地仔细辨认,才认出了几个学弟,浮现出当年他们的青涩模样。而燕老师,则是一下就认出来了,除了头发白了,面容变化很小。没想到80多的他还那么精神!说句得罪人的话,不知底细的人,恐怕分不清这里面谁是老师、谁是学生。前些年,在网上读到燕老师的一篇文章《北京四中平反冤假错案记》,主持其事的燕老师详细介绍了北京四中给历次运动中错整的人(包括错划的“右派”)认真平反、“改正”、逐一落实政策的情况,他们不是简单做个组织结论,还认真地做了大量“延申”性工作,帮助解决住房、子女就业等各种实际困难。这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燕老师。

看完美篇,我立即给几个群的校友转发了其中的一些照片。我不禁感慨,一帮七老八十的人,还能和教过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一起聚会,真是一种难得的福分啊?
随后,我向康康要来燕老师的微信号,很快搭上了线,开始了网聊。从回信的速度和内容看,燕老师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光说了自己的情况,而且应我之问,告诉了许多相关人的确切信息,既有老师也有同学的。相比之下,我就没有康康他们的那种福分了,从初一到高二,我的六位班主任:其中五位已经鹤归,年龄最小的程老师(1962年大学毕业),已经失能失智了……
由燕老师与学生的聚会,我想起了2023年初去世的老母亲。2022年初,拙作《凝固的浮云》出版,拿到出版社快递来的新书,我立即给家母送去。97岁的老太太,马上找花镜,坐在靠椅上静静地翻看起来。我看着这一幕,心里漾起一缕甜甜的幸福感,并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场景。而在这几个月之前,朋友得知家母给我过生日的情况,由衷赞叹:70多岁了,还有90多岁的老母亲给过生日,真是难得的福分!现在,我想的则是,70多岁了,还能让90多岁的老母亲阅读自己出的新书(其中一个章节是专门写她的),更是难得的福分啊!

由于老伴儿罹患阿尔茨海默症,多年来一直是我贴身照护,包括她哥哥、姐姐、弟弟在内的亲友们,都经常说和我结伴,是她的福气。其实,我就是做了丈夫应该做的事情,并没什么特别的。当然,听到大家为此说她有福,我也很高兴。看到在别人问起我时她频频点头微笑,我也有一种幸福感。
对于福分,认知真是千差万别。很长一段时间里,绝大多数人把吃饱穿暖当作最大的福分,后来就急剧分化了:有人认为升官发财是福,有人认为事业有成是福,有人认为名利双收是福,有人认为人丁兴旺是福,有人认为健康长寿是福,也有人认为积德行善是福,扶危济困是福,行侠仗义是福……
我已经77岁,垂垂老矣,已经没有什么“高大上”的追求了,珍惜当下,珍惜身边,注意发现并“捕捉”住那些能够令人身心愉悦的闪光“碎片”,就是最现实、可享受的福分。
教师节刚过,补贺一下,祝愿燕纯义老师继续康健、幸福!祝愿我的小学班主任胡慧兰老师(92岁)继续康健、幸福!
0
推荐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662号 